《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代码:0301121802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课程学分:3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学院:大红鹰官网娱乐网址dhy                      

教 研 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制 定 人:董怀良                    

一、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先导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继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先导课为本课程奠定了价值判断等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后继课程准备了历史专业的相关知识。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做出四个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二)具体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的科学的历史观,了解近现代的国史国情,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2:能够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

课程教学目标3:提高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4: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性,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导言(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3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2)激发起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兴趣

(3)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2、课程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体系

(3)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使青年学生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

(2)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导言(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2

1.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2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3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2)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课程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3)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5)民族意识的觉醒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

(2)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

2.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2 洋务运动的兴衰

2.3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2、课程内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戊戌维新运动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

(2)了解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3)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4

3.1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3.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3 辛亥革命的失败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

(2)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2、课程内容

(1)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历史过程

(3)中华民国的建立

(4)辛亥革命的失败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其三民主义学说

(2)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4

4.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2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2)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2、课程内容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4

5.1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5.2 中国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进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

(2)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课程内容

(1)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的兴起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4)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

(3)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

6.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6.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3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5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2)使学生们认识、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2、课程内容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5)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体现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

(2)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3)使学生们认识、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

7.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7.2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7.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7.4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课程内容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3)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4)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5)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6)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7)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

(2)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

(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4)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4

8.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8.2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8.3 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了解和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3)认识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4)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2、课程内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3)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5)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6)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3)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

9.1  良好的开局

9.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9.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倾错误中的曲折

(3)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2、课程内容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早期探索的积极发展

(3)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4)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

(3)如何正确看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

(4)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导言(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3

10.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0.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0.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

2、课程内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起步

(3)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7)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本章难点及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3)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4

11.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1.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11.3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2)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3)了解十九大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2、课程内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极不平凡的五年

(3)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本章难点及重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2)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组织教学。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讲解和提问相结合,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2)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恰当的案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

3)讨论式教学:利用板书、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五、学时分配表

章次

讲课

探究课

讨论课

合计

导言

2

0

2

第一章

2

0

2

4

第二章

2

0

2

第三章

4

2

2

8

第四章

4

2

6

第五章

4

0

2

6

第六章

4

0

4

第七章

2

0

2

第八章

4

2

2

8

第九章

2

0

2

第十章

2

2

2

6

第十一章

2

0

2

4

合计

34

8

12

54

六、课程资源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领导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2005年9月3日。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1993年12月26日。

参考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费正清、麦克法夸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网络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大学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SU-1001591002?tid=1003437003

近代中国研究http://jds.cass.cn/

中国共产党党史网http://www.zgdsw.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http://www.hprc.org.cn/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试课。

2.考核方式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作业(20%+期末考核×70%

平时成绩:点名及课堂表现指随机进行五次点名,每次20分,成绩总分100分。课堂不遵守纪律,一次扣20分,扣完为止。

期中作业:一篇论文,根据质量评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总分10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用于完成知识性和理解性课程目标。

1